沈家营码头公园
长江取水口
水质净化
定期对取水点设备进行维护清洁
对自来水水质进行严格检验
邓家焱讲述水厂历史
水,是生命之源。而长江水,对于依江而生的黄石人民来说,既是生命源,也是经济源。
曾经,沈家营饮用水源地凉亭山取水口下游一级保护区内,有沈家营港埠码头及多个非法码头(泊位),不仅侵蚀黄石“黄金岸线”,还严重影响着黄石城区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如今,行走在黄石沿江大道上,沈家营码头华丽变身繁花似锦的生态公园,绿草茵茵、游人如织。在观景平台远眺,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沈家营饮用水源地提供的汩汩清流,正润泽着黄石儿女的心田。
住长江边,饮长江水
城在江畔,人在林中。
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末夏初,走进沈家营码头公园,满目青翠,草木芬芳,不经意间就会被这里连绵的绿色所吸引。
穿过绿树掩映的沈家营码头公园,一座形似城堡的黄石水务集团凉亭山水厂取水车间便矗立在江边,旁边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标识牌十分醒目。
“从这儿到上游,依次分布着凉亭山、花湖水厂2个水厂取水口,保障着全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黄石市水务集团干部邓家焱介绍,这段全长4.95公里的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全市的命脉”。
说到此处,邓家焱陷入了回忆——
黄石城区市民喝水的故事,还要从王家里水厂讲起。1956年,黄石市自来水公司成立(2023年更名为黄石市水务集团),当年5月,王家里水厂孕育而生,日供水量达到2000吨。
它的出现从此改变了黄石人民祖祖辈辈到江畔湖边挑水或掘地挖井的吃水方式,黄石人在全省率先喝到了自来水。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王家里水厂也在不断扩建,但还是难以满足市区人民用水需求。“那时候,王家里水厂原水主要是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有限,如果作为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的话是不够的。”邓家焱说,为了彻底解决当时及未来吃水问题,上世纪70年代就谋划筹备建设凉亭山水厂,取水水源则瞄向了长江。
黄石是一座沿江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长江水流量特别大,而且水质也非常好,达到三类优质水质。”邓家焱说,当时,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勘察和论证,就把长江水作为黄石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
1978年,凉亭山水厂破土动工,一期设计日供水量7万吨,还在长江沈家营段配套建设取水泵房,取水泵房按照日供25万吨取水能力建设。
1979年,凉亭山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家住长江边的黄石人,喝上了梦寐以求的长江水。
1983年,凉亭山水厂二期开工建设,日供7万吨,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下陆、铁山人民喝上长江水。
1995年,凉亭山水厂三期建成投入使用,凉亭山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24万吨。
“水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凉亭山水厂对黄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邓家焱感叹,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对一座城市来说,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凉亭山取水口的蝶变
砂堆消失了、码头关闭了……如今随处可见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站在沈家营码头公园,看着奔腾不息的长江,邓家焱感慨:“堤上见绿意、江上见清风,现在的这种景象,在以往看来简直是个奢望。”
始建于1978年的凉亭山水厂在沈家营江段取水,供水量达城区生活用水的60%。此前,这一带岸线被众多码头挤占。有的码头靠近取水口,大量船舶停靠带来的生活垃圾和油渍污染了江水,水源环境隐患十分突出。
1984年,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当地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从取水口划至上游100米。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后,按照《湖北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从取水口划至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二级保护区上、下游分别延伸2000米、200米。
但是,长江沈家营段水域岸线资源丰富,自古就是码头首选地。凉亭山水源保护区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沉疴痼疾,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源保护区内的码头早于水厂建设。
“凉亭山取水源和沈家营码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邓家焱说,黄石,因矿而生、因水而兴,有着一千多年的水运历史,码头也是随处可见,所以从一开始规划,水源地的选择就逃不脱与码头、工厂为伍的境遇。
沈家营港埠有限公司码头,1975年批复建设,年吞吐量800万吨,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码头距离1978年建设的凉亭山水厂取水口下游不足100米,按要求应该关停。
“凉亭山水厂水源保护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里有4座码头,有国企的也有私营的,情况非常复杂。”据市交通运输局港航海事科工作人员乔治介绍,因为这一个码头一个砂场背后,都事关各方利益,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特别是像沈家营港埠有限公司码头这样一家有着近40年运营历史,各类证件俱全的合法码头,该不该拆?当时,我市给出了肯定答复:必须拆除!这不仅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要求,更是黄石市坚持绿色发展的要求。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拆除沈家营码头,当年我市成立了长江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把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与长江沿线非法码头整治结合起来同步实施。
2016年9月,沈家营港埠码头公司码头装卸设备全部拆除落地,并在取水口160米处做封闭式围墙,确保饮用水安全。与此同时,其余2家码头——大冶有色码头和黄石港务集团沈家营码头也进行了关停和拆除。
守护城市生命之源
长江万里晴,千帆带风轻。
每天早上,黄石港区覆盆山社区居民李红就会来到沈家营码头公园晨练。每日来此打卡健身已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公园里,香樟、桂花、石楠等常绿乔木生机盎然。花坛、草坪、滨江步道、观江平台、市民舞台、无障碍坡道、林荫广场等一应俱全,满足市民全方位的休闲娱乐需求。
李红家住八栋口,与曾经的沈家营码头仅一路之隔。“20年前,在这里买房主要是图方便。”李红的老家在大冶,她觉得沈家营这里离市中心比较近,而且这里还临江临港,生活各个方面都非常方便。但说起码头昔日的景象,她坦言:“沈家营这块地段挺好,就是码头比较吵闹和杂乱,大大小小的货车在码头上来往,带来粉尘和噪音污染影响生活。本来住在长江边上,却感受不到长江之美。”
李红说:“自从码头变公园之后,很多人都来这里打卡。看到满是绿色,心情也好了,现在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长江之美!”
“码头的拆除,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可谓皆大欢喜。”黄石市水务集团凉亭山水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吕超群说,“当时,码头就在水源地保护区附近,肯定会对水源水质有所影响。为了让市民吃上安全水,我们对水源水质每半个小时检测一次,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对其紧急处置。”
多年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供水需求,提升饮用水安全和供水保障,凉亭山水厂先后实施多项设备升级改造。为确保出厂水压稳定,避免水压过高对管网产生冲击,减少爆管发生,凉亭山水厂逐步更新改造江边取水机组、送水机泵等多台供水变频机组,实现科学调配水压,稳定供水水压输出。
吕超群说,尤其2023年,凉亭山水厂对取水泵房工艺相关设备、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消除取水泵房因投入年限长而存在的设备设施老化等安全隐患。为确保水质安全,凉亭山水厂针对性改造投矾系统、不断升级供水水质检测设施,全面夯实水质安全防线。
近年来,为了强化水质实时监控,黄石水务集团投资130余万元,安装原水和出厂水在线监测系统,及时掌控原水和出厂水水质情况。
“黄石市水务集团出厂水水质优于国家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限值,出厂水和管网水综合合格率为100%,自2010年以来均通过了省水质监测中心对出厂水国标规定指标检测。”黄石市水务集团负责人熊杰介绍,黄石市民饮用水源均来自长江,目前有花湖、凉亭山和王家里等3处自来水厂,原水经过反应、沉淀、过滤、消毒等程序输送至千家万户。“黄石出厂水浊度正常情况下控制在0.4NTU以内,其内控标准严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1NTU。”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如今,黄石长江沿线满目青绿,清晰地勾画出我市生态发展的动人足迹。切实筑牢城区市民的饮用水生态安全屏障,黄石正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一直努力!
见证者说
黄石市水务集团党群部副部长杨艳华: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黄石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的水源地也得到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水。近年来,我们的供水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供水区域越来越大,水压稳定、水质优良,水务服务举措细化优化,群众用水满意度不断提升。
市民李涛:随着沿江大道建成通车后,长江岸线成了一道风景。以前,江堤上大部分是断头路,江边码头随处可见,环境不尽如人意。如今,沿江大道通了,骑车就能感受到长江的美景,以前的码头也摇身一变成了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东楚晚报